针对锅炉、空压机等50类重点设备发布能耗基准值,企业能效水平分为三级九档。优于先进值的企业可申请配额奖励,连续两年落后值的企业强制实施节能改造。
企业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,可在15个工作日内申请省级技术委员会仲裁。争议数据由3名专家背靠背复核,取中位值作为最终认定结果。
根据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透光率,广东将燃煤细分为3大类12小类。企业需按GB/T 5751标准检测煤种,无法明确分类时按热值最高原则选取,确保碳排放计算保守合规。
直接测量法使用的在线监测设备需每季度进行标准气体校准,偏差超过5%的需追溯修正过去三个月数据。无故中断超72小时的,当月排放量按行业上限值核算。
机场企业地面服务车辆纯电动化比例超30%可申请排放抵扣,飞机辅助动力装置(APU)改用桥载设备供电的航段数,按每小时减少85公斤航油消耗折算减排量。
企业可在烟囱、管道安装在线红外监测设备,连续实测CO₂浓度和流速数据替代公式计算。首批试点覆盖水泥、钢铁行业,数据实时上传省级平台。
大型商业综合体需分办公区、商业区、地下车库报告电力消耗,中央空调系统独立装表计量,未实现分项计量的建筑需按面积比例分摊排放。
除航空燃油燃烧排放外,机场摆渡车、行李牵引车等柴油车辆耗油量需按移动源单独统计,使用国六标准车辆的企业可申请排放系数下浮5%。
使用NMP等有机溶剂的企业,回收装置处理效率达95%以上的可申请碳普惠减排量。每吨回收溶剂核证减排0.5吨CO₂,需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验证回收率。
企业上报的能耗数据需与供电局电费账单、统计局能源报表进行交叉核对,差异超过5%需提交说明。生态环境厅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计量器具飞行检查。
企业监测计划需在省级平台生成唯一识别码,重大变更需提交修订说明。未备案企业不得参与碳交易,历史版本存档不少于10年。
使用废旧轮胎、油渣等替代燃料的水泥企业,需每月上传危险废物转移联单,替代率超30%的生产线可降低5%配额清缴量。生料有机碳含量检测频次增至每周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