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生态环境厅公示首批兼容的碳排放监测系统,要求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5分钟/次,支持与省级平台API直连。企业自建系统需通过信息安全三级等保认证。
纺织企业需测定染整工序中碳酸钠等含碳辅料的消耗量,按分子式折算CO₂排放量。废弃布料焚烧产生的碳排放纳入固废处理环节,需提供第三方处置协议作为依据。
对查实虚报、瞒报的企业,其问题数据项将按该行业最高排放强度重新计算,涉及碳排放量10万吨以上的错误将依法移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。
年排放超50万吨的石化、电力企业首批试点安装烟气CO₂浓度及流速在线监测仪,数据实时上传省级平台。直接测量法数据可替代计算法,但设备需每季度校准。
实施CCUS技术的企业可在报告中单独说明捕集CO₂总量、地质封存坐标、食品级干冰产量等信息。用于EOR(强化采油)的项目需提供采油企业接收凭证。
民航企业须在年度报告中专项说明场内电动车比例、充电桩建设情况。APU(辅助动力装置)替代设备使用时长、节约航油量等数据需经民航监管部门核验。
陶瓷企业需根据窑炉类型(辊道窑、隧道窑)实测燃料消耗量及热效率系数,结合碳酸盐原料分解率计算直接排放。指南要求每月校准燃气流量计,窑炉余热发电量可抵扣间接排放。
企业可选择“企业整体”“排放单元”或“排放设备”层级报告数据,优先采用计量条件更完善的层级。指南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设备监测能力,在工序或设备级提供高精度排放数据。
2025年修订版《广东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》新增石化、航空、造纸、陶瓷、港口、数据中心、纺织、机场及公共建筑九大行业细则,强化分行业监测与数据质量管理要求。
企业申请表中需自评是否符合七项抵消条件,包括使用量比例、本省项目占比、S-GDEA配套要求、CCER登记时间及来源地限制等,通过勾选“符合”或“不符合”完成合规性声明。
3月20日,广东省能源局就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征求意见。其中指出,一般工商业光伏暂不强制自发自用比例,后续将视情况研究调整;利用特定设施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,会根据上网模式和供电线路情况,分别归于一般工商业或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、集中式光伏电站。自去年起,广东多个城
燃煤电厂每日检测入炉煤元素碳含量,与月度实测值偏差超2%需停机核查。烟气在线监测系统(CEMS)CO₂数据每小时上传,与物料平衡法结果双重校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