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于完善碳减排市场机制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若干措施》,为绿色转型注入制度动能。正式上线“广东碳标签信息化管理平台”,实现企业碳足迹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服务。动态展现升级后的广东省碳普惠平台场景,鼓励全社会践行低碳生活。此外,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了绿色低碳
跨境商品使用再生材料包装占比超30%的企业,可凭第三方审计报告抵扣1%排放量。海外仓建设项目的木箱回收数据需区块链存证,绿色包裹可获跨境物流补贴。
商用冷柜需张贴五级能效标识,COP值低于2.0的设备禁止新品上市。消费者扫描商品碳码可查看全程冷链数据,低碳产品专区销售额可抵扣企业1%碳排放量。
半导体企业需实测SF6、NF3等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(GWP),每批次蚀刻机台气体消耗量需关联晶圆产量。年度泄漏率超过0.5%的企业碳排放总量按1.2倍核算。
附录新增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焓值参考表,企业可按主要用汽设备进出口参数选择加权平均值,减少热量换算争议。
陶瓷、纺织、数据中心等九大行业产品可使用"湾区低碳认证"标签,符合标准的出口产品在粤港澳三地享受关税优惠,推动区域碳市场衔接。
已获批的循环化改造项目,可按环评报告预测减排量的50%预存入省碳普惠平台,待项目投产后转化为正式减排量用于抵消,激活技改投资。
企业需在报告中说明活动数据、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来源及百分比,如燃煤热值检测误差±2%、流量计精度±1.5%等。总不确定性超过10%的需制定改进计划。
数据中心企业除核算IT设备、制冷系统用电外,需报告PUE(电能使用效率)年度变化值。采用液冷、余热回收等技术改造的企业,可附节能量证明申请碳排放量扣减。
印染企业厌氧处理池产生的甲烷需按IPCC推荐值21倍折算为CO₂当量,每周检测废水COD值并留存视频记录。沼气回收发电项目可凭减排量证明申请PHCER签发。
交通(港口)企业需统计桥吊、场桥等大型机械的柴油消耗量,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比例需达60%以上。未达标企业外购电力排放因子上浮10%,超额完成可申请碳普惠奖励。
数据中心企业需按PUE(电能利用效率)值划分能效等级,1.3以下企业可抵扣5%的间接排放量。指南强制要求机柜负载率、冷通道封闭等数据季度更新,并接入省级监测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