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南明确蒸汽热力折算方法,采用(蒸汽质量×焓值差×10^-3)公式计算百万千焦值,水温基准统一设定为20℃。企业需提供压力温度参数及焓值参照表,确保不同设备数据可比性。
企业外输电力量中符合国家规定的绿电直供电可纳入扣减范围,需提供省级备案证明及购售电合同。自建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用电不计入间接排放,但配套化石燃料发电部分需纳入直接排放统计。
根据新规,企业燃煤低位发热量检测频次最低为每批次一次,重点排放设备需每班次抽样。天然气成分分析、燃油元素检测等须保留原始实验报告,未达标数据需采用保守估值计算碳排放量。
航空公司需按航班统计剩余餐食重量,依据餐食生产碳足迹系数计算浪费产生的排放。采用可降解餐盒、优化配餐量的企业可申请碳排放系数下调。
整车制造企业需统计前50家供应商的运输环节碳排放数据,按“车辆类型×运输距离×载货率”公式计算。供应商使用新能源货车比例超30%可获碳积分奖励。
企业需在报告附录中列表说明衡器、气体分析仪等设备的最近校准日期、机构及有效期。超期未校准设备所获数据,按对应月份行业最高排放强度核算。
企业燃料库存变化采用"期初量+购入量-期末量-其他用途量"公式计算,月度盘库误差超过3%的需说明原因。煤炭库存水分变化引起的物理损耗按GB/T211标准折算。
企业对外发布的碳中和声明需提前30天在省平台备案,用于宣传的抵消量需锁定相应配额。同一减排量不得同时用于履约和碳中和声明,违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黑名单。
企业外购蒸汽的管网损耗按供汽量的5%默认计入,采用隔热材料改造的管网可申请降至3%。分布式能源站直供蒸汽需提供月度热量平衡表,未安装贸易结算表的按上限计算。
企业处理含碳废弃溶剂、树脂等化学品,需按《危险废物处置技术规范》实测碳释放率,无实测数据的按85%保守取值。医化企业焚烧尾气CO₂需提供年度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4月22日,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。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一季度,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5.5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4.1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用锂离子电池、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分别增长29.9%、83.5%、31.3%、10.8%,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交通(港口)企业需统计起重机、拖船等设备的柴油消耗量,按GB17167标准配备流量计。流动机械月度油耗数据需与维修记录交叉验证,防止数据漏报或重复计算。